LOT 8071
傅山 雜書卷
拍賣會
上海嘉禾202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
專??場
《禾風》—— 中國重要書畫夜場
圖錄號
8071
作??者
傅山
尺??寸
引首:23×84.5cm?約1.7平尺;畫心:23×212cm?約4.4平尺;題跋:23×52cm?約1.1平尺
估??價
RMB12,000,000~15,000,000
成交價
RMB17,250,000
拍品信息
作者
傅山
尺寸
引首:23×84.5cm?約1.7平尺;畫心:23×212cm?約4.4平尺;題跋:23×52cm?約1.1平尺
質地
絹本
形式
手卷
款識
題識:傅山書。
鈐?。焊瞪街?、比丘
鑒藏?。好鞔凹毻?、致遠珍藏、益齋、傳之同好、欽訓堂珍藏印、亦堂圖書、子山鑒賞、蘇石風藏、毋鯨字渤公號鎮瀛之章、憨齋鑒藏、共栽桃李壽山河
引首:傅青主書華嚴經。稚柳。鈐?。簤涯禾?、稚柳
題跋:
1.青主先生與王覺斯皆從米得法而較溫雅,自是人品不同之故。此卷極精熟多變化,可貴也。典謨先生其善護持之,癸卯夏日拜觀并題記,尹默。鈐?。荷蛞?、吳興
2.明末之名書家,余膺服數太原青竹傅先生。然世人往往以王孟津并列,余絕不同見。孟津
備注
釋文:華嚴經云:普眼菩薩白佛,普賢菩薩今何所在?佛言:普賢今現在此。是時普眼求覓不見。佛言:普賢今此眾會,親近我住,初無移動,如是普賢,若具得見,若得聞名,思惟憶念,皆獲利益,爾時普眼與菩薩眾殷勤之請,于是普賢即為應身,令菩薩眾皆見普賢近如來坐,眾皆歡喜,莫不頂禮。長者謂何故,普眼不見普賢者,為明普眼是十地菩薩,皆是出世智慈,普賢是十一地行門,常在世門,出世心亡寂,用自在以出世之昧,不相應,故不得見。
十地以有世故出之,普賢以無世故不出,十地出世,世不得染,十一行門悲愍眾生,不離于世,世得度脫,菩薩歡喜。
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隨波千萬里,何處春江無月明?江流宛轉繞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??绽锪魉挥X飛,汀上白沙看不見。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遂相似。不知江月照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。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楓浦上不勝愁。誰家今夜扁舟子,何處相思明月樓?可憐樓上月徘徊,應照離人妝鏡臺。玉戶簾中卷不去,搗衣砧上拂還來。此時相望不相聞,愿逐月華流照君。鴻雁長飛光不度,魚龍潛躍水成文。昨夜閑潭夢落花,可憐春半不還家。江水流春去欲盡,江潭落月復西斜。斜月沉沉藏海霧,碣石瀟湘無限路。不知乘月幾人歸,落月搖情滿江樹。君不見吳王宮閣臨江起,不卷珠簾見江水。曉氣晴來雙闕間,潮聲夜落千門里。勾踐城中非舊春,姑蘇臺下起黃塵。只今唯有西江月,曾照吳王宮里人。
說明:從康熙年間開始,先后經毋鯨、永璥、陳謨、蘇石風、吳南生等遞藏,并有謝稚柳、沈尹默、程十發題。
展覽:
1.“憨齋珍藏書法展”,廣東美術館,2006年2月26日-4月2日。
2.“憨齋珍藏書法展”,汕頭市博物館,2007年3月1日-15日。
鑒藏者簡介:
1.毋鯨(清),字渤公,號鎮瀛。遼東(今遼寧)人,康熙廿一年任潮州通判。
2.永璥(1712-1787),字文玉,號益齋,齋號欽訓堂,別號素菊道人。清宗室,胤礽之孫,乾隆元年(1736)封輔國公。工書善畫,以飛白法淡墨寫蘭石。尤精鑒別,收藏名跡甚富。今世流傳書、畫,其上有欽訓堂藏印者,皆經其品定者。
3.陳謨(1879-1968),別名典謨,廣東恩平人。先后畢業于廣東軍醫學堂和日本東京帝國醫科大學。早年參加同盟會,曾任北伐軍總司令軍醫司長、北洋軍醫學校試驗委員長等職,后寓居滬上,以書畫自娛。解放后入上海文史館。
4.蘇石風(1921-2010),廣東潮安人。工書畫?,F為中國美協會員、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,上海舞臺美術學會會長。
5.吳南生(1922-2018),筆名左慈,室名憨齋,廣東省汕頭市人。1936年肄業于汕頭市商務英文??茖W校。1936年參加革命,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建國前歷任中共縣委書記、中心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等職。建國后曾任吉林市委宣傳部長、海南區黨委副書記、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、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書長、農辦主任、廣東省委書記、廣東省政協主席等。工書法,富書畫收藏。
跋者簡介:
1.沈尹默(1883-1971),原名君默,號秋明,齋號匏瓜庵,浙江吳興人?,F代書法大家。曾為西泠印社社員、中央文史館副館長、上海文聯副主席、上海中國畫院畫師、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首任主任委員。
2.程十發(1921-2007),名潼,室名步鯨樓、不教一日閑過之齋、三釜書屋、修竹遠山樓,上海松江人。歷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、全國文聯委員、西泠印社副社長、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、中國美協理事。
傅山,初名鼎臣,字青竹,青主,后改名山,一字仁仲、公之它、傅道人等。入清后又名真山,號朱衣道人,山西曲陽人。少與孫傳庭同學,過目成誦。明亡后,居土穴養母??滴跏四陸安W鴻儒”,固辭不準。收藏金石甚富,精鑒賞,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,開清代子學研究之風氣。工詩文、善書畫、各體皆精妙,亦精篆刻、醫學,善畫山水墨竹,山水純以骨勝、墨竹氣韻生動,為明末書法大家。
★此件拍品需要特殊號牌

寧毋懷真 骨氣生奇——傅山《雜書卷》賞析
明朝覆滅后,清初的遺民群體中產生了一批特立獨行,個性強烈的書畫家,傅山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。傅山自幼聰穎過人,博聞強識,但其一生未仕,以氣節著稱于時。入清后,其曾因從事秘密反清活動被捕入獄,經友人營救出獄后,便隱退山林,潛心學術和書畫創作。
傅山的藝術作品有著極強的反叛精神與個性化表達。此卷書法為絹本,全卷兩米有余,合今草、楷、章草三種書體,可稱“雜書卷”。雜書卷在明末清初較為流行,這亦是傅山慣用的書寫方法,其名作《嗇廬妙翰》便雜糅了楷、隸、草、篆等多種書體,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變異字體。這體現了傅山書法中高度的自由性與趣味性,以及其求“奇”的心態,也同樣是晚明書家尚“奇”的審美風尚的顯現。
傅山此卷前段節錄《華嚴經》,書體為今草。從中可以窺得二王、顏真卿及米芾等名家書法的影子,故傅山并非是蔑視法度、胡亂涂抹之人,其僅是放棄了對傳統技法和前人經驗的依賴,而以抒發個人性情為歸宿,是為“從心所欲而不逾矩”的高超境界。此卷中段有四行小楷書,略帶行意,瀟灑清麗。傅山學書雖從晉唐楷書入手,但可看出其并不囿于成法,僅取其大體精神。此卷尾段用章草抄錄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,字勢左右分張、顧盼生姿,在靈動中不乏靜穆沉著。章草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書體,明清兩代鮮有人作。對章草書法的學習與使用,即是傅山熱情鉆研各書體及古文字的顯露。
值得注意的是,傅山此卷采用質地較粗的絹書寫,故為墨法表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其在書寫時偶用“漲墨”之法,進而起到了調節作品層次、增強視覺對比效果的作用,加之其用筆輕重緩急相雜,整體看來動靜結合,筆墨氤氳,相得益彰。
卷末沈尹默、程十發二人的跋語則以“以人論書”為論點,對王鐸與傅山二人及其書法進行評價,肯定了傅山不仕清廷的人品與氣節,并深發出傅山書法解衣磅礴、自然真樸的審美情趣。另外,此作從康熙年間開始,先后經毋鯨、永璥、陳謨、蘇石風、吳南生等遞藏,流傳有序,頗為難得。